太极拳厚重的人文和美德内涵 如何清洗太极服饰?


【太极拳厚重的人文和美德内涵 如何清洗太极服饰?】
讲究匀、慢、柔、圆, 这就充分体现了美学思想 。
对习练者的品德要求和行为规范, 充分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, 对促进中华民族认同, 增强社会凝聚力, 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。
中国是文明古国、礼仪之邦, 自古以来讲究仁义道德、和睦相处, 但也坚持“人不犯我, 我不犯人;人若犯我, 我必犯人”的行为准则, 因此, 出于人身自卫和锻炼身体的需要, 就有了的诞生 。
古人云“百行以德为首”, “罪莫大于无道, 怨莫深于无德” 。 太极拳本身就有很高的武德要求和武德修养, 这不仅是对每个演练者的起码要求, 也是学好太极拳的首要和必要条件 。 学太极拳, 首先要具备武德 。 “武”是干戈军旅之事;“德”乃社会意识形态之一, 是道德、品德的统称, 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。 它以善与恶、美与丑、正与邪、公正与偏私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。 简而言之, “武德”就是活动中必须具备的道德 。
太极拳的武德修养有着几百年的光荣传统, 有着极为严格的门规戒律 。 要真心学好、练好太极拳, 首先必须有“持之以恒, 锲而不舍”的毅力来作保证 。 古人云, “非恒无以学成”, “有志者事竟成”;拳论讲“拳如逆水行舟, 不进则退” 。 达到目标的奥妙, 唯一的力量来自持之以恒的精神 。 古今中外, 不管学文习武, 凡是真才实学的获得, 完全是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勤奋的学习精神 。 这也正是太极拳在武德修养上的重要一环 。
太极拳“一层深一层, 层层妙无穷, 苦练太极妙, 勤、学、苦、功、恒” 。 只有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心, 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, 熟练和掌握太极拳技巧, 使自己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。 谦虚和诚实也是太极拳武德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。 太极拳论讲:“太极拳不可满, 满则招损……”学拳一定要谦虚, 戒骄戒躁, 人若胜我, 则敬重之, 不可生傲忌之心;人若不胜我, 则谦待之, 不可有轻薄之意 。 骄傲和虚伪是进步中的大敌, 是失败的阴影 。 习练太极拳非常需要这种谦虚和诚实的思想, 只有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, 才能真正把太极拳学到手、练得精, 运用自如 。 根据有关太极拳的考证, 自陈王廷创拳后, 几百年来, 历代太极拳宗师留下不少光辉论著和典范, 精辟地阐述了习练太极拳者在思想上的道德修养 。 《陈氏先辈门规戒律》是其代表之一 。
《陈氏先辈门规戒律》共分五部分, 即“门尊十二严”、“规守廿备”、“戒章十二禁”、“律则二格”、“学拳须知”, 都对演练太极拳者的言行、道德情操进行了规范, 始终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。
“门尊十二严”是对太极拳演练者的正面形象塑造, 虽然只有十二个字, 但要求却十分具体和全面:端(举止端庄庄重)、敬(恭敬尊重)、公(公正)、正(正直正派)、仁(仁慈善良)、义(正义)、浩(浩然之气、胸怀宽广)、厚(见义勇为)、忠(忠诚老实)、信(信用)、诚(诚心诚意)、德(品德、道德) 。
“规守廿备”是规劝太极拳演练者不应该去做的二十条行为准则:不倚权欺人,不畏强凌弱, 不惧险、救危, 不为非作歹, 不仗技采花, 不借势狂妄, 不走街卖艺, 不窜乡结党, 不奢逸流浪, 不自骄自满, 不与狂徒较量, 不与无知争强, 不可骄谄贫富, 不贪无义横财, 不过酒色处事, 不抗公私之债, 不得损公碍私, 不图显官厚禄, 不当叛国臭徒, 不应蹉懈习拳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