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栽培】碗莲栽培技术详解有哪些?


顾名思义 , 碗莲就是栽种在碗内的荷花 。 也称为钵莲、盆莲 , 就是种在碗内的莲花 , 专供陈于室内几桌之上 , 以美化居住环境 。 碗莲若培养得法 , 种出直径仅5厘米左右的花朵 , 娇小玲珑 , 风姿卓绝 。 再在其花繁叶茂时加以修剪 , 使之疏密相间 , 错落有致 , 再在碗内摆布小山、航船、小桥、鸡鸭等类的小品 , 确能构成令人神往的意境 , 极富雅趣 。 今天就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下碗莲的栽培技术 。

【栽培】碗莲栽培技术详解有哪些?

文章插图

碗莲栽培技术
培育碗莲 , 宜选花径小至7—8cm以内 , 株高在20—25cm左右 , 立叶不超过15cm的优良品种 , 如“娇容”、“娃娃莲”“白雪公主”、“醉杯”等珍贵品种加以培养 。 栽培的容器 , 不可太小 , 容器太小不易开花 。 家用的菜碗的口径一般只有15cm , 太小 , 最好用口径25cm、高约20cm的小圆缸 。 栽培用土选择用肥沃的河塘泥最为理想 。
栽植可在清明前后地 , 先在缸底匍一层3—4cm厚的腐殖土 , 并拌入一些腐熟的饼肥液 。 接着垫入培养土(上面需留5—6cm沿口以便储水)和少量水 , 调成稀糊状 , 然后将小藕顶芽朝下 , 沿缸边斜栽入泥 , 使尾节上翘 , 略露泥面 , 栽好后放置在向阳处接受2—3天的阳光 , 使泥浆收缩 , 固定种藕 , 提高土温 , 以利于碗莲早日萌芽 。
这时再加少量清水 , 待浮叶长出后 , 再稍微加高水位 , 至立叶长出后 , 随着叶柄的伸长而逐渐加满缸水 , 以后每天都添一些水 。 在碗莲生长期间 , 不需再施肥 。 施肥 过多会成肥害 。 碗莲娇嫩 , 易受冻害 。 入冬时应将缸碗移入室内向阳处 , 每星期加少量水 。 待到翌年清明翻盆 , 取出种藕 , 重新栽种 。 以上就是碗莲的栽培方法 。
碗莲种植注意事项
莲种在开始种植前需要先进行破皮操作 , 种皮需要在有凹陷的屁股一端进行开皮 。 可以采用在水泥地上进行磨皮或利用老虎钳将屁股端的种皮磨开 , 磨到种皮已经磨通 , 看见里面深褐色的胚皮即可 , 不要伤到里面的种胚 。
破皮后将种子放在水中浸泡 , 可放在阳光中进行暴晒 , 同时注意水分的补充 , 1日需要换水2次 。 在20℃以上温度中 , 3日左右便可以出芽 。 出芽后可以将种皮再剥掉1/3以便更好的吸收水份 。 待发出根部后 , 移至容器中种植 。
当盆中有浮萍及绿藻植物时 , 不仅夺肥 , 又碍观赏 , 且遮光降低水温 , 应捞除干净 。 另外 , 对滋生的水草要小心地拔除 。 碗莲的腐烂病、褐斑病一经出现立即除去烧毁 , 再对植株喷50%多菌灵或疫霉净500倍液 , 每周一次 , 连喷三次左右 。 晚春和仲秋蚜虫为害猖撅 , 可用40%乐果乳剂800至1000倍液喷雾 。
【【栽培】碗莲栽培技术详解有哪些?】

    推荐阅读